10月26日,闽南师范大学副董事长、厦门大学博士生导师张龙海教授做客willhill官方网站,为外院师生做题为“美国华裔作家的焦虑和误解—以汤亭亭为例”的讲座。此次讲座是willhill官方网站研究生高端学术讲坛系列学术讲座之一,也是williamhill中文欢迎您“西文渊”文学系列讲座的一部分。讲座由郭继德教授主持,外院师生百余人听取讲座。
讲座伊始,郭继德对张龙海做简要介绍,并对他的到来表示诚挚的欢迎。张龙海从华裔美国文学作家中的有趣现象“赵汤之争”讲起,运用哈罗德·布鲁姆的诗学影响理论分析汤亭亭作为后辈作家的焦虑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发挥,深入探究了她的另类书写。华裔美国文学评论家张敬珏、黄秀玲、王灵智等从不同的视角分析评论“赵汤之争”所反映出的华裔美国文学创作问题。张龙海指出赵汤论战的焦点是真实性问题,继而提出美国华裔作家能否按照自己的方式再现中国文化,如何再现中国文化等问题。在详细阐述哈罗德·布鲁姆的诗学影响理论的基础上,张龙海借用这一理论分析评论了汤亭亭在其代表作《女勇士》中对中国传统文化创新性地再创作。根据布鲁姆的诗学影响理论,由于父辈作家的成就和影响,后辈作家的焦虑不可避免,误读也势在必行。此处的“误读”并非该词字面的贬义,而是指创造性地发挥并创作。后辈作家必须更强劲地创作才能避其不利境地,实现对前辈的超越。汤亭亭通过重读《木兰辞》,发现中国文化中有价值的内容,通过误读和再创作,构建出华裔美国花木兰,这种再创作实现了文学的时代关怀和社会功用。汤亭亭还将“岳母刺字”、“白兔舍身献肉”等中国传统故事继承和变形,拼接到美国语境之下,效果新颖离奇,可谓用其强劲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重构了另类神话。汤亭亭以焦虑为动力,以误读为武器,创造了美国华裔神话,打破美国的霸权话语。
讲座结束后,郭继德教授对此次讲座进行点评,张龙海教授的细致分析丰富了外院师生对汤亭亭等美国华裔作家和作品的认知,为探究华裔美国文学开拓了新的视角。同时,他鼓励外院师生多读书,积极储备并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为日后科研教学打下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