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由willhill官方网站日语系主办,“一个亚洲财团”赞助的“从文学・文化的传统与共有展望亚洲命运共同体”系列讲座第十一讲顺利进行。第十一讲邀请了willhill官方网站日语系主任,博士生导师邢永凤教授做主讲。题为“前近代中日朝文化交流史”。
讲座中,邢永凤教授指出近代之前的亚洲,尤其是中、日、朝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甚至近代之前东亚历史上的战争往往都会涉及中日朝三方,研究这一时期的中国、日本、朝鲜不能主观地将其各自割裂,在东亚视野下,运用新的史料及文献进行考察,会有新的发现。接着,邢永凤教授通过西方和东亚的学者对东亚文化圈的认识中阐释了东亚文化圈的“外”与“内”。例如,西方学者狄百瑞指出中日韩三国文明是共享的文明;罗兹•墨菲 (Rhoads Murphey)在其著作《东亚史》中提到“东亚各部分虽然存在着物质和文化的差异,但显然是一个整体,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文化共同体和经济共同体”;日本学者西岛定生指出汉字文化、儒教、律令制度、佛教是东亚世界为一体的核心要素及具体表征。高桥博己在《东亚的文艺共和国》中指出以汉字为媒介,东亚世界长期存在着一个知识和文化的“文本共同体”或者说“文艺共和国”。随后,邢永凤教授通过“异域之眼”的概念,指出域外文献的价值。尤其是近年日本、朝鲜汉文文献的大量发现、出版与备受关注。而我们目前对这些文献的分析还极为欠缺。通过这些域外人的“域外之眼” ,我们可以发现更多历史。日本 、朝鲜文献中有关中国的资料 ,可以成为反观中国的镜子,也是了解书写者----日朝两国的一面镜子,这些史料值得我们好好研究。邢永凤教授指出,近世日朝历史上的“朝鲜通信史”留下的笔谈资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海量域外汉籍文献,历时200余年,前后12次的朝鲜通信使节中,日朝双方都留下了许多笔谈及唱和集,行使录、日记、随行录等等,给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之后,邢永凤教授结合《两好余话》与《朝鲜笔谈》中的具体笔谈史料,分析了通过它们我们可以了解到日朝知识人所关心的对方国家的问题,以及他们是如何看待对方的,同时在对谈中,还可以看出日朝两国对中国文化的态度转变与差异。并提出在前近代的东亚社会,对于朝鲜和日本来说 ,无论在漫长的历史中 ,还是在现实的空间里,“中国”都是一个巨大的“来源”或“他者”,两国知识分子的交流中,既体现出对中华文化的憧憬,也有相互竞争与比拼的侧面,以及自我中心化的倾向。在东亚内部,不同时期不同侧面有不同的样态,中日朝不是单一的三国,而是多样化的三国,中日朝之间的交流存在各种样态,值得我们进一步梳理。
讲座的最后,同学们对讲座内容进行了热烈的提问,主持人吴松梅对邢永凤教授表示了感谢,希望通过本次讲座可以唤起同学们对前近代东亚文化交流的兴趣,通过反观历史为当前亚洲文化共同体的课题提供参考。